近日,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展示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最新数据成果。《报告》指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获得感明显增强,民众更广泛地享有金融服务,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不断提升。
自2015年11月《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颁布,发展普惠金融提高至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更具系统性,《报告》的出炉是规划有效实施的见证。2019年是规划实施的攻坚之年和关键之年,梳理过去的发展成果既有利于查漏补缺,也有利于将普惠金融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金融服务便利性提升
《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普惠金融采取的9大举措,分别包括普惠金融体制机制、产品服务、资本市场融资、信用信息体系、担保增信体系、差异化监管、货币财税政策、法律法规、消费者权益。在综合配套举措强有力的推进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据《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人均拥有7.6个银行账户、持有5.7张银行卡,较2014年末分别提高60%和50%。目前我国人均拥有的银行账户数和持卡量均处于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对此,榕树贷款表示,账户和银行卡的普及是大众获得基础金融服务,消除金融空白的第一步。同时,有利于个人信用信息记录的建立,让大众享受到更多延伸性金融服务。
《报告》显示,民众更广泛地享有金融服务的同时,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也不断提升。物理可得性是普惠金融的关键要素之一,物理机具的广泛布设为民众获得便捷的金融服务打下了基础。截至2019 年6月末,我国每10万人拥有ATM机79台,显著高于亚太地区平均水平的63台;我国每10万人拥有POS机2356台,较2014年末实现翻倍。
《报告》还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进一步降低了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显著增强了民众的金融服务获得感。全国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达82.39%,其中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及银行业机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最为迅速。2019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移动支付434.24亿笔,金额166.08万亿元,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供给持续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降本、控险平衡发展,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63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2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7.14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1988.31万户,较年初增加265.08万户。
利率方面,2019年上半年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6.82%,较2018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0.58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方面,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3.75%,较年初下降0.43个百分点。
技术创新促进金融普惠
榕树贷款表示,我国普惠金融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与科技和新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近年来,科技赋能金融,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以及可获得性,让更多弱势群体收获金融科技红利。
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三农”及信用小白等是金融信贷服务的薄弱环节,也是普惠金融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这些群体,因缺少信用记录或有效抵质押物,难以从银行获得信贷服务。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风险评估方式和产品服务流程,解决“风险识别难”、“作业成本高”两大突出问题,为他们提供了更便捷、更精准、更安全的金融服务。
金融信贷智选平台榕树贷款依靠独创的智网AI技术,帮助个人用户对接金融机构,高效匹配适合自己的信贷服务。
据悉,智网AI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多维度刻画用户,综合评估用户的额度需求、用款时间、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信息,1秒之内完成产品匹配,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信贷解决方案,满足全网用户多样的贷款需求,达到凡是有合理贷款需求的用户都可以在榕树贷款得到授信,最终实现“普惠金融”。
具体而言,榕树贷款会根据用户风险水平,为每个人做定价与预授信。为此,榕树贷款的每位用户,在平台界面看到的借款产品、利率、期限和额度都不一样,是真正适合每位用户的定制式服务。
榕树贷款表示,预授信做得越准确,后续贷款申请的通过率就越高,有助于改善用户体验,提高获客转化率。在填写资料时,越优质的人群越不愿意多填,这要求平台有足够的风控能力,即便用户少填资料,也能准确定价。
目前,榕树贷款获得了用户和机构的共同认可,与之合作的机构包括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数百家机构。有专家表示,榕树贷款的技术创新,既让大众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又有效提升了金融机构的风控水平,以及信贷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创新正是普惠金融所倡导和需要的,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力体现。